环球今头条!未来十年,中国人如何守好自己的“粮袋子”“油瓶子”?
2023年4月20日,“2023中国农业展望大会”在京举办,会上发布了《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3-2032》,这也是中国发布的第十个农业展望报告。
据介绍,大会由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、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,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,今年的主题为“加强农业监测预警,保供强农促增收”。《报告》总结回顾了主要农产品2022年的市场形势,对未来10年尤其是2023年、2027年和2032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、消费、贸易、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,对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。
江苏徐州麦收。资料图片/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
(相关资料图)
农业展望,不只是用来预测
何谓农业展望报告?中国农业展望大会执行主席许世卫介绍,农业展望报告是释放农产品市场权威信息的一项基础性工作,主要是根据现有最新信息,进行分析,研判未来的变化,对农产品的生产、消费、贸易、价格等趋势进行判断,给未来的农业政策制定、生产结构调整、生产经营活动等提供参考。是一种固定时间、固定内容、固定方式的信息发布。“有了这些事前预测性信息,生产经营者就会对自己的各种活动有了预期,就能起到市场信号引领作用。”
农业展望是国际上不少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,一些农业发达的国家从很早就开始做农业展望.如美国,1923年开始,每年都会举办农业展望大会,发布展望报告,澳大利亚从1971年开始。此外,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也有一个世界农业展望报告,目前已经持续19年。我国从2014年开始做农业展望,当年发布了第一个农业展望报告,此后每年都发布一次,今年是第十次。
和普通的行业趋势分析不同,农业展望的时间跨度更大,这和农业生产的特性有关,农业生产往往周期较长,“不论是政府农业政策的制定、地方农业结构的调整,还是生产经营者生产措施的效果,都需要一定的时间。所以展望未来的时间不是1年,而是之后的一段时间,通常是5到10年,比如世界农业展望报告是10年的展望,我们和美国也都是10年,澳大利亚是做未来5年的展望。”许世卫说。
2022年,粮食在逆境中夺得丰收
2022年,中国粮食产量稳定增长,尽管遭遇了南方旱情等因素的影响,但仍在逆势中夺得了丰收,全年粮食产量6.87亿吨,比上年增长0.5%,且连续8年保持在6.5亿吨以上。
《报告》显示,2022年全国粮食供给量为8.29亿吨;粮食消费量出现下降,为7.98亿吨,减少2.9%,小麦饲用需求下降是主要影响因素。同时,粮食进口从高位回落,出口延续下降态势,全年总进口量为1.47亿吨,减少10.7%;出口量433万吨,减少1.4%;粮食价格稳中有涨,CAMES粮食价格指数为109.72,比上年提高4.7个百分点。
在播种面积方面,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17.75亿亩,比上年增长0.6%。其中,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迎来“开门红”,2022年大豆种植面积15366万亩,比上年增加2743万亩,增长21.7%,产量首次迈上2000万吨台阶,全国大豆产量达2029万吨,比上年增加389万吨,增长23.7%,大豆自给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。油菜种植面积10902万亩,增加近400万亩;全年油料产量3653万吨,比上年增长1.1%。
在畜牧产品生产方面,2022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,比上年增长3.8%;其中,猪肉产量5541万吨,增长4.6%,猪肉产量恢复到正常水平;牛肉产量718万吨,增长2.9%;羊肉产量525万吨,增长2.1%;禽肉产量2443万吨,增长2.6%;禽蛋产量3456万吨,增长1.4%;牛奶产量3932万吨,增长6.8%。
随着种业振兴的深入推进,我国种业发展迅速,《报告》显示,我国已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农作物、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,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2万份,采集制作畜禽种质资源33万份和水产种质资源7.8万份,供种保障率提高到75%。
农业科技的发展,为粮食生产和供给提供了有力的帮助,《报告》显示,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.4%,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%,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%以上,粮食机收损失率控制在3%以内。
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,《报告》显示,我国如期实现累计10亿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目标,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8300万亩。此外,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1%,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、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超过78%、88%、80%。
2023年,农业强国建设开局良好
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等。粮食生产、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快车道。
《报告》显示,2023年,我国农业强国建设开局良好,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增强,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。
在粮食生产方面,预计2023年粮食产量将达到6.94亿吨,增长1.1%,其中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产量保持相对稳定,玉米产量略增,大豆产量增至2171万吨,比上年增长7.0%。
在油料扩产方面,预计2023年大豆种植面积将增加484万亩,油菜籽面积增加800万亩,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将达17.82亿亩,比上年增长0.4%。油菜籽、花生和特色油料产量均明显增加,全年油料产量预计增长5.1%,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继续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。
在肉蛋奶等产品生产方面,《报告》显示,能繁母猪存栏保持合理水平,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将继续增长,预计2023年猪肉产量5570万吨,增长0.5%;草食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,牛肉、羊肉和奶制品产量预计分别增长1.5%、1.4%和5.0%。渔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,水产品产量保持小幅增长,预计2023年产量6935万吨,其中养殖产量增长1.2%。
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,主要农产品的消费也将持续增长,《报告》预计,2023年粮食消费增长1.4%,肉类消费增长1.4%,食用植物油消费增长5.1%,奶制品、蔬菜和水果分别增长3.9%、1.2%和2.6%。
在不确定性正在增大的国际市场风险等因素影响下,粮食贸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。《报告》显示,大宗农产品进口继续下降,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增长明显。在国内产量稳步增加、国际价格高位运行背景下,大宗农产品进口量减少,预计2023年大米、玉米进口分别为559万吨、1950万吨,分别比上年下降9.8%、5.4%;棉花、食糖将分别下降4.1%和6.2%。具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水果、水产品出口分别预计增长6.2%和3.1%。
未来十年,口粮平稳略减饲料有所增加
《报告》展望了未来十年农业生产、供给、消费需求、国际贸易等方面的趋势。
未来,我国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将持续构建,农业强国建设将取得显著进展,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。《报告》指出,在全面实施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和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等有利条件下,中国粮食安全根基将得到持续巩固,15.46亿亩永久农田将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,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.1亿亩以上。展望期末,粮食播种面积预计将增加到18亿亩左右,其中谷物面积有望达到15亿亩,大豆面积不断扩大到2.01亿亩。随着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和种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,农业科技增产提效显著,未来10年预计粮食单产水平将提高9.8%,其中玉米、大豆单产分别将达到499千克/亩和183千克/亩,较基期分别提高17.8%和39.3%。
未来十年,我国粮食需求仍将保持增长状态,《报告》显示,人均口粮消费呈下降趋势,粮食需求增长,主要来自饲用消费的较快增长,饲用消费将增长13.4%,同时,大豆食用消费将增长34.8%;蔬菜消费量保持平稳增加,年均增长0.6%;奶制品、水果、水产品消费呈现较快增长,年均增速分别为3.3%、1.9%、1.0%。在需求多元化的同时,食物供给体系也在逐渐完善和多元化。《报告》显示,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居民收入不断提高,消费升级趋势明显,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伴随消费结构快速升级,居民膳食结构优化加快推动农产品消费由粮菜为主向多样化转变。展望期内,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.2%,预计2032年将达到7.67亿吨,其中大豆和油料自给率持续提升,大豆产量、自给率分别将达到3675万吨和30.7%;蔬菜和猪肉生产更加稳定,分别保持在8.0亿吨和5600万吨左右,禽肉、奶类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将增至2926万吨、5602万吨、7248万吨。农产品消费不断升级,多样化、优质化、营养化消费需求增加。
在国际粮食贸易中,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正在不断优化,进口渠道也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化。《报告》显示,未来十年,中国农产品贸易将继续增长,同时贸易结构将明显改善,粮食进口将下降19.7%,其中玉米、大豆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下降,玉米进口逐步回落至700万吨以内,大豆进口将从近年来高位降至展望期末的8356万吨。粮食出口主要来自大米,展望期内预计大米出口量将增长24.0%。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蔬菜、水果和水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,分别年均增长1.9%、8.2%、1.7%。农产品贸易伙伴日益增多,与东南亚国家、南美国家和黑海地区的农产品贸易不断加强,粮食等农产品进口市场集中度呈下降趋势,大豆、玉米和食用植物油等大宗农产品进口来源呈现多元化。
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
编辑 张树婧 校对 王心
关键词:
上一篇:感冒千万别忽视!2023“知感冒·防流感”公益行株洲站将启动
下一篇:最后一页
- 广州科技活动周进入预热 明日正式启动300多场主题活动接踵而来
- 深化重点领域信用建设 广州正式出台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方案
- 女童不慎掉入20米深井 18岁小姨三次下井成功营救
- 西安3个区域12月28日起每日开展全员核酸 官方提倡民众居家健身
- 浙江乐清一核酸检测结果异常人员 复采复检为阴性
- 浙江本轮疫情报告确诊病例490例 提倡“双节”非必要不出省
- 西安警方通报6起涉疫违法案件
- 西安新一轮核酸筛查日检测能力达160万管
- 西安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811例
- 重庆曝光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警示党员干部清新过节
-
新疆自然资源厅回应61亿天价锂矿违约:到期了不交钱 只有取消资格
【新疆自然资源厅回应61亿天价锂矿违约:到期了不交钱只有取消资格】此前新疆若羌一锂矿以60 88亿元天价出
-
虹口“朋友圈”愈发全球化 北外滩外商投资促进交流会举行
首批虹口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获颁证书,并启动“北外滩总部服务直通车”。
-
辛国斌:尽快明确2023年后车购税减免政策 聚看点
辛国斌:尽快明确2023年后车购税减免政策
-
淘宝回应AI开店卖出第一单:祝贺开单
日前,有媒体实测使用ChatGpt等用人工智能软件开出首家AI淘宝店卢咪微LumiWink。AI全程参与了淘宝店设计、
-
养老金调整补发什么时候?一年养老金调整几次?
养老金调整补发什么时候?一年养老金调整几次?一年补发几次?随社保网小编整理介绍一、养老金调整补发什么
-
世界快报:Adobe认证和Adobe软件有什么区别?
Adobe认证和Adobe软件有什么区别?-提到Adobe,肯定有不少小伙伴都会虎躯一震。 因为Adobe这家公司就像微
-
北京延庆二小:让学生爱上阅读,让校园溢满书香 实时焦点
人民网北京4月23日电第28个世界读书日之际,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小学积极推动书香校园建设,开展“书香浸润校
-
推行ESG理念正当时 企业如何践行社会责任实现零碳转型
近年来,关注环境(Environmental)、社会(Social)、公司治理(Governance)的ESG可持续投资
-
2023泰康稳利保两全保险怎么样?值得买吗?收益怎么样?-每日头条
2023泰康稳利保两全保险怎么样?值得买吗?收益怎么样?这款产品最长可选15年交,提供身故保险金和生存保险
-
环球新消息丨被猫咬得狂犬病的几率有多大_被猫咬得狂犬病的几率
1、被猫咬伤后,有可能传染人狂犬病,有一定概率,但一般认为这种概率不大。2、猫咬伤后患狂犬病的概率没有
X 关闭
环球今头条!未来十年,中国人如何守好自己的“粮袋子”“油瓶子”?
感冒千万别忽视!2023“知感冒·防流感”公益行株洲站将启动
电力股早盘普涨 华电国际电力涨超5%华能国际电力涨逾3%
面向2049,广州如何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? 快播报
新化:2023大熊山古树茶开采节启幕-视焦点讯
X 关闭
得知西安疫情防控“升级” 男子夜骑共享单车回咸阳淳化
中国医生将任SIU主席背后:从追随者同行者到引领者
海南省通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
云南两地发现核酸阳性人员 西安实行最严格的社会面管控
广东梅州大埔中央红色交通线沿线发现多株百岁古树